Featured – Chinese

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两岁的奥斯哭了。他追着三岁的艾丽跑。老师马上叫住艾丽,然后把艾丽手上的毛巾拿过来,还训了艾丽一顿。奥斯根本不在意艾丽和老师的互动,他那双圆滚滚的眼睛只顾着一直盯着毛巾看,是不哭了,却还是一脸的担心。一直到老师将毛巾传到他的手上,他才松了一口气,安心地拖着毛巾开始找朋友们玩耍了。 在一个午后,我帮奥斯换尿片的时候,他很乖很安静,手里玩着他的至爱毛巾。换完了尿片,我就帮他换衣服,再把他抱到睡房里睡午觉。平时不用两分钟就可以入眠的奥斯,那天十来分钟了,眼睛还睁得特别大,嘴里一直发出婴儿语:“too…  to… two…(Tuch)…”怪了。同事也发现了,就问我:“他的毛巾在吗?”我才想起,刚才帮他换衣的时候,不小心把他的毛巾留在厕所里了。于是,我奔到厕所拿毛巾再奔到睡房将毛巾交给奥斯。拿到至爱毛巾之后,很快滴,他打呼了。 •  注:Tuch 是德语,毛巾的意思。 午觉醒来,又是到花园晒太阳翻滚奔跑玩耍的时段了。下过雨的园子湿答答,雨后的艳阳也很刺眼。我给奥斯带好帽子、穿好衣鞋还擦了防晒膏。就在奥斯已准备迎向阳光的时候,手里还紧捉着他的至爱毛巾不放。同事温柔滴跟他说:“Michelle会保管好你的毛巾,不用担心。你若带毛巾去花园玩,很容易弄脏,弄脏之后就要洗,洗了还要烘干,很长一段时间你都看不到它了。你觉得呢?”奥斯就依依不舍地把至爱毛巾慎重地交托给我。 奥斯在花园玩的时候,我猜想他其实也忘了毛巾的存在吧?没有至爱毛巾,他也玩得很尽兴。他嘴上挂着甜美笑容,奔跑的时候还咯咯大笑。玩沙、拔草、搬运玩具、骑三轮车、跟朋友聊天等可忙了! 花园时段结束,我们又回到教室了。奥斯并没我跟我要他的至爱毛巾,我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忘了。由于之前答应了,我们回到教室时会还给他,我就履行诺言去取毛巾。眼尖的奥斯很容易发现了我正拎着他的至爱毛巾走进教室,他的世界刹那定格,视线注视着毛巾,嘴角快拉到耳朵旁边了。像极了花生漫画里面的画面!就是这个样子。 原来奥斯去花园玩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毛巾,只是以为再也见不到它而已。看着这样的奥斯,让我有所思。我走过的地儿越多,朋友也在增加,但能保持联络的却为少数。有些朋友还保持联络,也在机缘巧合之下有幸会面了。自从用了智能手机,也拉近了跟很多遥远朋友们的距离。可是更多的朋友,他们都人很好,偶尔会想起,却不知道怎么地失联了。例如若干年前在台北认识的一个写书法的张阿姨,通信几次之后,就失联了。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所以,“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也算是人生处事的小智慧。心里打最坏的打算——“见不到”。就会豁达,为以前能够“见到”的日子感恩,却不为此而牵绊未来要走的路。这样会让我有能力尽心珍惜“现在”所拥有的那段花园时光。如果想见到的人能再次见到,那就可以为人生舞台插入这出剧,剧本的第一句对白为:“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上学需要动力

“妈妈!记住哦!午餐弄 Pfannkuchen!”小男孩站在二层的课室阳台,对着已快踏出校园的妈妈喊到。漂亮有气质的德国年轻妈妈回头望着儿子,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我刚抵达幼儿园,在校园门口碰见男孩的妈妈和哥哥,跟他们打了个招呼,满脑子却想着Pfannkuchen垂涎三尺。那时候是Spargel (芦笋)的季节,德国家人弄的Pfannkuchen配芦笋,超好吃的,是德国南方的特色料理。 小男孩今儿不太想来上学,因为他哥哥学校放假在家,他却必须上学。由于幼儿园和学校的假期不一样,幼儿园没放假,他只好乖乖地来上学。所以今天的他,来上学需要一点儿动力,那就是Pfannkuchen! 我猜想,男孩儿想着Pfannkuchen,心里非常踏实,可以好好儿上学了。 这样的情景对我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想起以前在北大上课的日子,在一个闷闷的午后,听着老教授讲课。知识虽然够吸引人,可要保持脑袋清醒却需要更有趣的动力。于是,就开始约人策划课后的活动。康博思香辣鸡腿饭、面食部刀削面、韩国烤肉、纳尼亚、五道口服装市场、一心日本料理等都变成了动力。 还记得在北京的一个冬季,上着夜课的时候,脑袋不断地出现豆浆。于是下课后,和“好姐妹”冒着寒冷和大风雪走了四十分钟的路,只为了那杯热豆浆。所谓“好姐妹”是经得起风雪考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可以一起疯。豆浆的魅力到底有多大,至今为止我对这件事还是觉得不可思议(我是个怕冷的人)。不只是上学需要动力,不只是小孩需要动力,大家都需要动力来完成日常所需完成的任务。 在一个人的无聊透顶身体不适头晕全身黏黏的长途飞行中,也是全靠动力支撑着。一面想着我越来越靠近我漂亮的床了,可以香喷喷地洗个澡,傍晚可以看一场期待已久的演出,然后晚餐可以吃到德国家人的手艺,就这样撑到飞机降落。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感谢上帝的保守看顾。 当我面对更巨大的挑战,动力需要更吸引人。 “德语好难哦!”“学会了就可以… … (太多好处了啦,没法儿一一列出来)!学不学?学不学?” “写作好难哦!”“写多写好的话,有一天也许可以出书! 写不写?写不写?” 我想你知道我的答案是什么。

折纸大作战

踏入教室,小男孩儿们正在比赛,谁的纸飞机飞得比较远、比较高还有好技术。他们试着站在椅子上让飞机起飞,或者试用各种起飞姿势让纸飞机漂亮地翱翔。有几个男孩儿手里还没有纸飞机却也很想要一个。看着其它朋友玩得起劲儿,自己却没有纸飞机可以秀飞行技巧,心理不是滋味儿。当他们看到我走进来的时候,眼睛一亮,马上上前请我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我就随手拿了几张纸折了几个纸飞机给他们玩儿。几乎人人手上都有纸飞机的时候,小男孩儿们聚精会神地竞技比赛,嘴巴也不忘给不会发声的纸飞机来点儿配音。我想象着自己处在空军训练营中,观看着飞行表演。当我看得投入的时候,不小心发现到小女孩儿们大概觉得无聊,不想加入飞行比赛却也想折点儿东西。看着她们手里玩着纸张,自己也手痒。 手痒归手痒,绞尽脑汁儿努力在想我会折些什么玩意儿。在我千辛万苦搜索记忆中有关折纸的知识,好不容易想到我好像会折纸船。于是就开始试着折。小女孩儿们看到我的第一只船成形了好兴奋,女孩儿们现在都要船只了。问题是我只有一双手,折再快也供不应求。灵机一闪,我就把纸张分给每一个想要船只的女孩,然后严肃地报告说:“现在大家跟着我一起折纸船。” “拜托你帮我做吧,我不会做啦!”“对啊,我们自己做,太慢了啦!”“就是嘛,你给大家做的话多省事儿啊!” 面对小朋友们的撒娇需要很强的防备能力,尤其是我心爱的特别可爱的他们。可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如果她们能拥有自己亲手制作的船只,会更开心。就凭着这个信念,我顽抗地抵挡了小朋友们的有力武器。折纸船的过程却是一个沉闷又难捱的煎熬。 总共是十一个超简单的步骤,对于5-6岁小孩来说算是难度中等。折到大概第四第五个步骤的时候,手上的纸还只是个大三角形,一丝一毫也看不出来这团纸会变成船的痕迹。于是,撒娇和不耐烦的声音又开始此起彼落,在我内心又展开了另一轮心理拉锯战。可是,凭着那个强烈的信念,我坚持不帮她们折,再困难再心软也试着鼓励她们,“已经接近完成了!” “做成了!”第一个完成纸船的女生跳起来大声地宣告。 “太棒了!很漂亮!试试看自己做多一只船,还记不记得步骤?”我知道我要求很高,不过为了挑战她们嘛。 果然是我所欣赏的小朋友们,多数小朋友都大胆地接受挑战。虽然有些步骤还需要提醒,不过她们愿意认真尝试的精神已经感动了我。试到她们忽然间飞起来大声地宣告:“我会了!” 那些空军部队也被海军部队吸引过来了。我听见女孩儿们说:“超简单的,我教你折!”。 过不久,他们还有新的研发成果,把彩色毛线绑在纸船上,那就可以牵着纸船到处航行了。好样的! 人生路上确实有些路程很沉闷,模糊不清也看不到前方,但却是必经之路。有些事儿,过程真的什么都看不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离目标近一点或远一点。从小到大,天分我真的没有,别人用一小时学会的东西,我可能需要一天才弄明白。活了这么久的心得是,有天分固然好,可是没有天分也不会给我太大的麻烦。最多只是输在起跑点,可是要抵达终点更多的是靠勤劳和战斗力。如果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做不到坚持到底,锲而不舍,我又有什么资格教小朋友这样做呢? 除了纸飞机、纸船,我们还折了各式各样的帽子。 我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我可以满面老泪纵横雀跃地跟大家说“成了!”。

我的心,静若止水

阳光明媚的天空在Bristol犹如昙花一现,刚刚明明被阳光晒的刺眼,没多久就被乌云挡住了。若不是在上课或者是在非常时刻当中,只要太阳开始亮相,我就好像看到珍稀动物出现般,赶紧拿着相机到街上溜达街拍。照了许多自认为满意的作品就开始和朋友们分享,朋友问说:“怎么都没看到你在照片里面?”“因为都是一个人逛的嘛,没人帮我照相啊~”也有朋友同情地说:“怎么一个人去的呢?可以叫上我啊~” 其实也没有刻意要一个人,只是当时没想太多就这样溜出去了。 在harbour side的广告牌 阳光再加上有人相伴的画面是美好的;一个人的时候却能展开寻找内心和平的历程。除了捉着太阳当模特儿拍照之外,看着街上的行人、风景、建筑、大自然等的时候,脑细胞也开始活跃起来。平时忙得都没时间好好仔细地审察自己,独处的当儿,千奇百态的自己毫无保留诚实地出现在我眼前。那些自己最不愿看到的缺点,以及那些被压抑到内心最深处的悲恸,还有那些被乐观掩盖的担忧一一涌现。才发现我的心原来正背负着那么多的惶惶不安,仿佛身处在被野兽咆哮声围绕的无人旷野里。孤独、无助、彷徨、害怕的时候,我听见祂的声音: “Don’t worry about anything, but in all your prayers ask God for what you need, always asking Him with a thankful heart. And God’s peace, which is far beyond human understanding, will keep your hearts and minds safe in union with Christ Jesus.” Philippians 4:6-7 我心中有根刺,它跟着我很久了,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刺痛,痛得我泪流满面。 “My grace is all …

韩国周记

飞机抵达首尔机场。同行的团员里没有一个我认识的人。疲累得不想说话的我,免得被误为失礼只好借故上洗手间,离开喧闹人群。一个人一层又一层地开始逛起机场来了。铺满大玻璃镜的首尔机场阳光透彻,有点儿绿意但还不够。没什么心情照相,百无聊赖中也随便照了几张。 终于,开往Handong大学的大巴开动了。听说是将近五小时的车程。也不晓得这五小时是怎么过的,总之就迷迷糊糊被载到了Handong大学的学生宿舍。迷糊中还记得那是个干净整洁的宿舍。安顿一切之后,睡觉时间也到了,灯也熄了。孤独感随着光明的消失瞬间猖獗起来,让人想逃。逃回北京也好,回家也好,总之不是一个人在盛夏的韩国品尝夜的冰凉。虽然我一直都很向往韩国,但是可不可以不要以这种形式? 庆幸的是,我是那种只要看到阳光普照就能提起精神的人。隔天早上,我试着和同房聊聊天,一起到食堂用餐。食堂提供了牛奶、奶油、香肠、番茄、色拉、土豆、面包、鸡蛋、蛋黄酱,营养丰富的早餐。无论是阳光还是早餐,对这一天或整个行程来说都是好的开始。 主办单位善用短短五天研讨会的每分每秒,安排了一天两个讲座两个讨论,傍晚郊游,晚上还有社交活动。每晚忙到晚上十一点,隔天早上七点又开始忙了。他们除了把“可持续发展”各方面尽力塞给大家,同时也很努力透过郊游和食物让大家认识韩国文化。我喜欢韩国餐馆免费供应的各式前菜。还有,如果世界文化遗产包括美食的话,我会投票给石锅拌饭,健康营养又美味。胡萝卜、海带、肉类、鸡蛋、豆芽、青菜、菌类、米饭全到齐了,再配上辣椒酱,简直就是太完美了。 虽然忙得五光十色,可是最重要的还是最后那张文凭。最后一天,每一组得总结这四天来的学习,呈现一个报告。要对才认识几天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总结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已经被塞得满满的行程,还要从中找出隙缝和组员讨论找资料,是为一大挑战。只好牺牲宝贵的睡眠时间了。同组的韩国同学们很体贴,打包夜宵慰劳大家。他们说韩式炸鸡是韩国大学生最热门的夜宵,可以尝到韩国大学生生活的这一环,熬夜还挺值得的。 “参加会议之后,隔天就回去了?大老远来到韩国就这样结束?”同组的韩国同学问到,“呃… … 因为我没有认识的人,也不知道可以上哪儿去,语言又不通,就只好这样了。” “我呢?我自愿当导游!来我家住吧!” 有点受宠若惊,毕竟才认识几天,却一点戒心也没有,对我那么好。她的妹妹们很开心有个外国人会来她们家住,还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雪糕冰淇淋给我吃。然后悄悄地问她姐姐:“你的朋友怎么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长得可像韩国人了!” 在她家睡了一晚。隔天她带我逛首尔。我们到访景福宫,穿了韩服照了张相。之后走路到附近的一个文化市场。卖的东西都很精致可爱,由于赶时间只能走马看花,买了一些手信。大热天在街边要了一杯爽口的米制饮料。慎重地吃了一顿道别午餐。照样还是上了我喜欢的各式前菜,很健康的牛肉汤还有一碗米饭。之后就上机场了。 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想了很多。这一趟短短的旅行,我不仅仅是学到了新知识,也认识了一些不错的朋友,还体验了韩国文化。这样美好的机会,我却因为自怜和孤独而产生临阵退缩的想法,太愚蠢了。发现自怜是一种很恐怖的病,它蒙蔽了我的双眼,让我看不见上帝所预备给我的美好。如果我继续自怜下去,我将永远都不知道我所经历的是如此美好的事儿。自怜让我失去拥抱美好的能力。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每一段的旅程都好像冥冥之中被安排好了,相互牵连着。来到了这个地方,它将会引领你到下一站。我没有到过北京的话,也不会有机会来到韩国,没有参加这个座谈会,也不曾想过要到英国念这个科目。我总是顾虑太多,担心毕不了业,然后担心毕业之后该怎么办?去哪儿?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借着回味韩国,再次提醒我,一生在神手中。我只管专心仰赖祂,当然前提是尽好本分。 备注:02-08/07/2007到韩国参加Sustainable Development座谈会

Poppy

    血红色的花瓣配上死亡般的黑色花心,Poppy* 象征着残暴极致的战争。当我看见越来越多的路上行人带着纸Poppy别针的时候,晚秋已驾到。上周还金碧辉煌色彩缤纷的树叶,因为几天的狂风暴雨而洒落满地,或被行人践踏,或被汽车狠狠碾过。留下光秃秃的树枝以及摇摇欲坠的几片叶子,等待更严厉冬季降临。树叶辉煌了一秋取而代之的是凄惨凌乱。人生难免遇到一夜晚风,而它足以摧残你的一切。可带着鲜艳暴力色彩的纸Poppy却能够不畏寒风稳妥地强盛地贴在路人的衣服上。一直到十一月的第二个周日——纪念周日(Remembrance Sunday)之后,它才会被取下来,甚至被遗置在某个角落。距离二战结束才不到六十年,人类好像有点儿忘却了战争的可能性,而纸Poppy却让人有种战争在场感。 *Poppy: 虞美人草,罂粟科。主要是纪念一战结束,向往和平,后来广泛为纪念战争。欲知详情,请点击这里。   就如同“世界和平”的愿望从未实现一样,战争也从未停过。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家庭存在的时候,就开启了人类的第一场战役,该隐击杀亚伯。严重的一战二战后,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新形式战争陆续出现,冷战,内战,恐怖袭击甚至家暴。此刻,我还在地球的一个角落和朋友享和平的时候,地球的另一个角落也同时存在着饱受战争折磨的人。不知道不表示不存在。例如在这美好的周末,我想让我的脑子好好休息,不看揭露人性丑恶一面的书,可世界却不会因此而和平一天。“战争”是历史只是错觉。我觉得老师在给同学们上历史课的时候,应该加入一些紧迫性和警告,要小朋友们珍惜和平不要随便争吵打架。陈词滥调地背诵历史事件和年份会让人有种“战争离我们很远”的感觉。而当大家把“和平”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时候,战争就悄然而至。 在课堂上讨论引发战争的种种因素。实在是无从考究。因为媒体说真话了吗?是谁书写历史?带着什么样的目的?我们所知道的就是事实?书本告诉我们的就是事实?那为什么同样是叙述二战,不同国家的教科书却有那么多版本的说法?我觉得无非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在争权夺利,然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战胜国或战败国,承受最大痛苦的是无辜的平民百姓。其实,追根究底,引发战争的就是人类的罪性。当我们离开爱和原谅的泉源——上帝越来越远的时候,战争在我们内心酝酿了。“他让我生气了,日后最好不要让我见到他,最好小心点儿!”虽然只是想想而已,可是一根烟蒂不起眼的红光也能燃尽整座森林。 星期日天气转晴,纸Poppy瞬间变得热情友善。象征战争的纸Poppy,摇身一变,变成了和平使者。人类是引发战争的人类,也可以是致力和平的人类。请转告小朋友们,不要上坏人的当,不要中煽风点火的人的计。告诉小朋友:我初到英国不会做饭,有个原住民朋友和我网络聊天时教我做简单中国饭菜。那天在北京住院的夜里,有个马来朋友为了陪伴我,在宿舍有舒服的床不睡而选择睡在医院硬邦邦的椅子上。在韩国的时候,我的韩国朋友邀请我到她家过夜,带我逛首尔还送我上飞机,让我在陌生语言不通的城市不慌不乱。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的中国老师耐心指导我才能顺利毕业。一定要像小孩儿见证这些和我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也能向我伸出友谊之手。 好像忘了说,Poppy除了标记战争与死亡同时也是“重生”的符号。纸Poppy让我想起十字架。十字架原先是罗马帝国死刑的象征,如今却成为了上帝与人和好的和平的象征。因为耶稣已为我们担当罪的代价,十字架不再是“死亡”“罪恶”,而成为了“爱”“和平”“希望”的象征。耶稣复活之后见到门徒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他们“Peace be with you”。多么美好的和平信息。人类从此可以借着耶稣而逃脱罪恶的枷锁。更让人感动的是上帝自己愿意下来丑陋的凡间为我们搭和平之路。致力和平不容易,很多时候会被现实弄得垂头丧气,可是只要想到上帝对我这个不配的人类的爱,就会有力量。 不是联合国秘书长,不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不一定要成为安南(Kofi Annan)或者甘地(Mohammad Ghandi)。每个人都有散播和平的责任。提醒自己除了每个生日都祈求世界和平之外,自己也别忘了在每一天的生活里成为和平使者。看着教会里用纸罂粟做成的和平花圈,想着外边的晴朗,这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珍惜。       Make me a channel of Your peaceLyricist: Sebastian Temple Make me a channel of your peace.Where there is hatred let me bring your love;Where there is injury your pardon, Lord;And where there’s doubt true …

圆明园

序 自从在当代文学课上读了史铁生《我与地坛》之后,自己也很想写一篇属于自己的《我与地坛》,就是那种用生命写作的魄力,让人读的时候能感受到灵魂重量的散文。也许我还没真正经历人生百味,我的思想也还没到那个熟度来刻画文章的深度,但至少我尽力往这个方向写。当我在北京的时候,逛地坛是为了一睹北京年度盛事之一 ——地坛书市,闹哄哄的场面根本尝不到《我与地坛》的味道。相比之下,天坛倒比较像是《我与地坛》的场景。可是若要写属于我自己的《我与地坛》,荒凉却蕴含生命力的圆明园将更为贴切。圆明园的命运就像一个智者向我诉说故事一则。 …… 初次和圆明园见面,是在高中《中国历史》课本上。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我无法想象那是什么样的浩劫,把一个旷世名园变成那几根柱子。心里暗自许愿,有朝一日,一定要到北京看看它。同时,我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喜爱也逐日增加,酝酿了我想上北大这个想法。课余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偶尔会不小心透露这个愿望,但总的来说算是守得还蛮严密的。严密得连自己也差点忘了这个愿望曾经存在。或许是因为心里渐渐地觉得北大实在遥不可及而选择了遗忘。 但如果那是祂的旨意,祂将会用我意想不到的奇妙途径为我铺路。在这里跳过迂回曲折的申请过程以及血泪辛酸史。在梦想实现的当儿,一切的辛苦努力挣扎都是值得的,没有什么好提或者抱怨的。只有感谢。感谢祂给我这个机会,感谢支持我的家人、老师、朋友。然而,上了北大并不是人生的句号,而是一个起点。在北大这四年来,能够好好儿沉浸在中文的世界里,总的来说很享受。这包括了能够用肉眼验证历史书上说的很多事物。例如本身就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上学;老师在提到鲁迅时的严肃和认真,还真让人有种错觉鲁迅还在世;传说中的紫禁城、天坛、颐和园、天安门、长城等就和我住在同一个城市;而圆明园就是我的邻居。 那天,和朋友约了逛园之后,在逛园之前做了点功课。我看了一部有关圆明园的记录片儿,也读了一本有关圆明园遗址的书。得知圆明园在全盛时期的范围涵盖了现在的颐和园、北大、清华的一部分等;重温满族最后一支骑兵是如何没落;好奇八国联军是如何毫无廉耻光明正大地进行抢劫;感受当时爱国心切人士看着无法挽回局面的无奈。若不是尚有少许的春意以及修复了的迷宫,圆明园遗址公园的荒凉是足以让人窒息的。 …… 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抛出去所引起的往事涟漪有:幼儿园的我因为给“米”字加了一个勾而错过第一名。小学时因为不甘美好的星期六午觉时间被剥削而不愿参加合唱团。小六的我为了准备UPSR考试在自己的房间里孜孜不倦地查字典。中学时的课后和趣味相投的同学布置布告板自娱自乐。父亲在我中学时期的周末驾驶七小时接送我学琴。念本科的时候一个人走在下着雨的北京夜晚。又有一天和同屋叫麦当劳外卖看《秒速五厘米》。焦头烂额写毕业论文那么巧忽然住院如今却顺利毕业了。那晚在雅加达的路边摊听爪哇街头艺人唱“往事只能回味”。外婆一直以来的愿望全家团聚最终得以实现她却看不到。我在合唱团跟着小朋友们一起练唱演出。我跟原住民朋友一起售卖手工艺品。当这些画面涌现的时候,恍如昨日,惊觉十年二十年就这样不见了,然而我都完成了些什么?每一个阶段的我如同一个又一个的点串联起来而构成今天的我。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有些事儿还是得发生。不管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它们对于构成现在的我都有着连带关系。或许烧毁的圆明园会比全盛时期的圆明园来得更有魅力。 如同许多被欺负以及曾经被欺负的人一样,在承受屈辱以及惨烈痛苦时都会质问:“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对待我?”我说,人类就是那么地无助,因为战争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史。今天当你问“为什么?”的时候,明天你强大起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择手段,就轮到别人问:“为什么?”谁先欺负谁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无聊。在你责怪别人欺负你之前,花几秒钟想想你自己所做过的错事儿,也许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吧?你能确定你一生当中永远不会犯错吗?当你犯错的时候,你会希望得到别人的原谅吗?回想你的成长过程,父母亲会因为你在还不懂事的时候说了一句幼稚的话伤了他们的心而抛弃你吗?为什么别人可以如此的宽待你,你却不能如此的宽待别人呢?谁烧毁圆明园?在修建圆明园的时候又毁了都少的工匠的性命?这样追问下去是无穷尽的。因此,仇恨是死胡同,唯有凡事都试着去宽恕才有出路。放宽你的胸襟就如同在你成长过程中身边的人所给予你的那种宽度。这样,大概世界就会和平了吧?但对于高傲自大的人类来说又谈何容易。 纪录片里面有几分钟的画面是圆明园全盛时期的还原图以及介绍。将抽象的哲学思想变成一个园林,中西结合恰到好处的建筑风格,园林之壮观手艺之精湛,圆明园的存在堪称为一个奇迹。听说有人提议要重建圆明园。我想我能明白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很想回到过去哪怕只有一秒的那种感觉,甚至会愿意为了过去的美好而放弃现在所有一切的那种感觉。虽然如此,心里也非常明了一味沉溺于过去只会让人更加惨败。劳民伤财重建圆明园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吗?确定能建的跟以前一模一样吗?缅怀过去不禁会让人问一些假设的问题,例如:如果八国联军没来过的话,现在的圆明园就会原封不动?可是历史无法假设,也不必去假设。摆在眼前的现实就得去面对,然后调整步伐再出发。 终 想想现在的圆明园,不是挺好的吗?与其它只是一个大家庭的游乐园,倒不如让全世界都见识到它的精湛;与其它只是一个大家庭的度假村,倒不如它是个孕育莘莘学子的地儿。我喜欢《易经》里的“自强不息”以及“厚德载物”。当生命中遇上八国联军进行浩劫的时候,不要因为缅怀过去的美好而裹足不前,也不要让埋恨记仇的心迷失了你的方向。原谅,忘记过去的美好,然后继续努力,不要停下脚步。或许我可以像圆明园一样:留着一部分——废墟,当教训;还原一部分——迷宫,给回忆安家;让一部分好好强大起来——北大清华,造就更多的人;精心维护未被破坏一部分——颐和园,供世人分享。 注:2007年3月28日逛圆明园

一个人在伦敦的走路日记——路线篇

      初到英国,我寄居于坐落在帽子草场(Hatfield)的宿舍——妹妹的温馨小窝。帽子草场的好处之一就是既靠近伦敦又处在城市喧嚣之外。在我还没被课业淹没之际,我很好地善用了帽子草场的好处,逛伦敦。由于妹妹已经开学了,没空陪我,再加上刚落脚英国还没认识几个人,只好展开了一个人的小旅行。         容易担心是我的天性,这次也不例外。担心用太多钱,担心迷路等等。于是我就很精细地计划经济实惠的路线,可以看到很多很多却只花一点点儿。结果整个行程花了约六英镑,这还包括了一杯Cappuccino呢;而且计划要看的九个景点都完成了。回到家虽然全身酸痛还病了一场,可是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因为我没有迷路,也没有用很多钱,也看到了我所计划要看的一切。对许多人来说也许是小菜一碟,可对我来说算是一个跃进,认识我的人应该非常了解这一点。         那天,我选择了Leicester Square到Piccadilly Circus附近的景点,沿路逛。我主要是衝着收藏着英国皇家肖像的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以及收藏绝世名师作品的National Gallery而展开的行程。这两个馆其实就已经可以逛一天了,贪婪的我想到以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去伦敦,当然不能奢侈只逛两个景点。于是,将其余的六个花边景点加进去。      Charing Cross Road闻名于它的二手书店,还听说Harry Potter有在这里取景。也许因为我太匆忙,沿路并没看到二手书店也没有Harry Potter的感觉。接着,就是在Leicester Square。大大小小的售票处,你要看Phantom of the Opera、 Billy Elliot、 Love Never Dies、 Mamma Mia、Oliver Twist 还有?不用担心,他们的剧目应有尽有。         那两个很出名的画廊,我想我不必大费笔墨描写了,有关它们的传说和故事,随便网上搜一搜就已经可以看到很多资料了。如果把伦敦的博物馆变成历史书的话,大英博物馆就是《世界史》,国家肖像画廊就是《英国史》,国家画廊就是《西方美术史》。能够和Monet以及Van- Gogh印象派大师的画面对面,实在是久仰大名,触目惊心。        逛累了,就坐在开阔大气的Trafalgar Square吃便当。眼睛意外地看到了一道额外的风景——大笨钟,让我想起Peter Pan卡通片他们飞过大笨钟的那幕。耳朵欣赏着街头艺人吹奏的Beg Pipe。纳闷着怎么这么美好的情景却自个儿在欣赏呢?路还得继续走,下一个景点是英国旅游局,路上那么巧让我碰上了马来西亚旅游局。        走着走着,爱神喷泉Eros Fountain隆重登场。标志着我走了一站地!就是从Leicester Square的地铁站走到Piccadilly Square地铁站。继续寻找我的下一个景点——国家地理杂志专卖店,我承认这一段我有点儿迷路,原来Regent Street那么长。我也很坦白的说我这个时候有点儿体力不支了。人的意志力在体力不支加上迷路的情况下容易动摇,庆幸的是我还是找到它了。虽然很累,可是怎么能错过欧洲最大分行的Water Stone书店呢? …

离开地球表面一天

Kota Kinabalu – Brunei –Dubai – London        离开之际,我向你透露了我开始想念家乡的云。排着队登机的时候,老外叔叔看我紧捉着即将阔别的家乡夕阳不放,不禁关心。我给他“谢谢关心,我只想请教您,如何不想他?”的表情。他似懂非懂,也眺望着夕阳斜照的云、天、海、岛。我就这样又出远门了。               飞机抵达了文莱机场。在亚航KK- Jakarta直飞的航班还没开始的时候,每年回外婆家——雅加达,我都会在文莱机场转机。等转接的飞机,有时候得等上几个小时,更多时候得在机场过夜。时隔多年,文莱机场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以至于我认不出来。我仿佛看见了年轻父母带着儿时的我们坐在候机室里,我还任性地吵着要吃机场餐厅里卖得很贵的Nasi Rendang。打从北京四年后,再次远离他们的我,也是一种任性吧?只顾自己圆梦,却留下了他们。而那个永远都少了外婆的雅加达,也不太像是我记忆里的那个雅加达了。也好,在这里让我重温我那备受呵护的幸福时光。         我在飞往Dubai的飞机上观看《Nodame Cantabile Finale》。三木清良回到了峰龙太郎身边;野田惠和千秋真一终于克服万难携手同行,无论在事业或生活上都并肩同行。最喜欢这种轻松又充满音乐的喜剧了,我竟然被虚构人物的小幸福所感动。再想想自己是如何挥霍了自己的时间,以前仗着年轻是本钱,现在不行了。睡睡醒醒的当儿,飞机抵达Dubai机场。        父母亲在Dubai庆祝他们的结婚纪念。这个由父亲全心全力策划的家庭Dubai之旅,有着许多不可思议的第一次以及让人惊艳的风景。远方的大姨也加入我们,也幸好有她陪我在阿拉伯国家品尝阿拉伯豆咖啡。再一次觉得对他们愧疚,怎么没有好好珍惜有他们陪伴的日子。        Dubai飞London好像飞了很久。我睡不下去就开始看电影《Sherk Forever》。说的是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Sherk,在失去一切之后非常后悔,努力挽救。庆幸的是他赶得及挽回他所拥有的老婆、孩子、朋友等等。这就是真的童话了。现实中,失去了的往往回不来,如同末代皇帝看着祖先的辉煌葬送在自己手上的无助。         终于到了London。等待妹妹接机的当儿一直被咖啡香围绕着,虽然没尝到,可也是一种幸福。等到了妹妹,在英国用了我的第一顿早餐,出发到她的地盘——帽子操场Hatfield。 未来的一年,照旧,一生在神手中。 备注:19-20/09/2010飞往伦敦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