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Poppy

    血红色的花瓣配上死亡般的黑色花心,Poppy* 象征着残暴极致的战争。当我看见越来越多的路上行人带着纸Poppy别针的时候,晚秋已驾到。上周还金碧辉煌色彩缤纷的树叶,因为几天的狂风暴雨而洒落满地,或被行人践踏,或被汽车狠狠碾过。留下光秃秃的树枝以及摇摇欲坠的几片叶子,等待更严厉冬季降临。树叶辉煌了一秋取而代之的是凄惨凌乱。人生难免遇到一夜晚风,而它足以摧残你的一切。可带着鲜艳暴力色彩的纸Poppy却能够不畏寒风稳妥地强盛地贴在路人的衣服上。一直到十一月的第二个周日——纪念周日(Remembrance Sunday)之后,它才会被取下来,甚至被遗置在某个角落。距离二战结束才不到六十年,人类好像有点儿忘却了战争的可能性,而纸Poppy却让人有种战争在场感。 *Poppy: 虞美人草,罂粟科。主要是纪念一战结束,向往和平,后来广泛为纪念战争。欲知详情,请点击这里。   就如同“世界和平”的愿望从未实现一样,战争也从未停过。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家庭存在的时候,就开启了人类的第一场战役,该隐击杀亚伯。严重的一战二战后,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新形式战争陆续出现,冷战,内战,恐怖袭击甚至家暴。此刻,我还在地球的一个角落和朋友享和平的时候,地球的另一个角落也同时存在着饱受战争折磨的人。不知道不表示不存在。例如在这美好的周末,我想让我的脑子好好休息,不看揭露人性丑恶一面的书,可世界却不会因此而和平一天。“战争”是历史只是错觉。我觉得老师在给同学们上历史课的时候,应该加入一些紧迫性和警告,要小朋友们珍惜和平不要随便争吵打架。陈词滥调地背诵历史事件和年份会让人有种“战争离我们很远”的感觉。而当大家把“和平”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时候,战争就悄然而至。 在课堂上讨论引发战争的种种因素。实在是无从考究。因为媒体说真话了吗?是谁书写历史?带着什么样的目的?我们所知道的就是事实?书本告诉我们的就是事实?那为什么同样是叙述二战,不同国家的教科书却有那么多版本的说法?我觉得无非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在争权夺利,然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战胜国或战败国,承受最大痛苦的是无辜的平民百姓。其实,追根究底,引发战争的就是人类的罪性。当我们离开爱和原谅的泉源——上帝越来越远的时候,战争在我们内心酝酿了。“他让我生气了,日后最好不要让我见到他,最好小心点儿!”虽然只是想想而已,可是一根烟蒂不起眼的红光也能燃尽整座森林。 星期日天气转晴,纸Poppy瞬间变得热情友善。象征战争的纸Poppy,摇身一变,变成了和平使者。人类是引发战争的人类,也可以是致力和平的人类。请转告小朋友们,不要上坏人的当,不要中煽风点火的人的计。告诉小朋友:我初到英国不会做饭,有个原住民朋友和我网络聊天时教我做简单中国饭菜。那天在北京住院的夜里,有个马来朋友为了陪伴我,在宿舍有舒服的床不睡而选择睡在医院硬邦邦的椅子上。在韩国的时候,我的韩国朋友邀请我到她家过夜,带我逛首尔还送我上飞机,让我在陌生语言不通的城市不慌不乱。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的中国老师耐心指导我才能顺利毕业。一定要像小孩儿见证这些和我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也能向我伸出友谊之手。 好像忘了说,Poppy除了标记战争与死亡同时也是“重生”的符号。纸Poppy让我想起十字架。十字架原先是罗马帝国死刑的象征,如今却成为了上帝与人和好的和平的象征。因为耶稣已为我们担当罪的代价,十字架不再是“死亡”“罪恶”,而成为了“爱”“和平”“希望”的象征。耶稣复活之后见到门徒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他们“Peace be with you”。多么美好的和平信息。人类从此可以借着耶稣而逃脱罪恶的枷锁。更让人感动的是上帝自己愿意下来丑陋的凡间为我们搭和平之路。致力和平不容易,很多时候会被现实弄得垂头丧气,可是只要想到上帝对我这个不配的人类的爱,就会有力量。 不是联合国秘书长,不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不一定要成为安南(Kofi Annan)或者甘地(Mohammad Ghandi)。每个人都有散播和平的责任。提醒自己除了每个生日都祈求世界和平之外,自己也别忘了在每一天的生活里成为和平使者。看着教会里用纸罂粟做成的和平花圈,想着外边的晴朗,这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珍惜。       Make me a channel of Your peaceLyricist: Sebastian Temple Make me a channel of your peace.Where there is hatred let me bring your love;Where there is injury your pardon, Lord;And where there’s doubt true …

圆明园

序 自从在当代文学课上读了史铁生《我与地坛》之后,自己也很想写一篇属于自己的《我与地坛》,就是那种用生命写作的魄力,让人读的时候能感受到灵魂重量的散文。也许我还没真正经历人生百味,我的思想也还没到那个熟度来刻画文章的深度,但至少我尽力往这个方向写。当我在北京的时候,逛地坛是为了一睹北京年度盛事之一 ——地坛书市,闹哄哄的场面根本尝不到《我与地坛》的味道。相比之下,天坛倒比较像是《我与地坛》的场景。可是若要写属于我自己的《我与地坛》,荒凉却蕴含生命力的圆明园将更为贴切。圆明园的命运就像一个智者向我诉说故事一则。 …… 初次和圆明园见面,是在高中《中国历史》课本上。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我无法想象那是什么样的浩劫,把一个旷世名园变成那几根柱子。心里暗自许愿,有朝一日,一定要到北京看看它。同时,我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喜爱也逐日增加,酝酿了我想上北大这个想法。课余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偶尔会不小心透露这个愿望,但总的来说算是守得还蛮严密的。严密得连自己也差点忘了这个愿望曾经存在。或许是因为心里渐渐地觉得北大实在遥不可及而选择了遗忘。 但如果那是祂的旨意,祂将会用我意想不到的奇妙途径为我铺路。在这里跳过迂回曲折的申请过程以及血泪辛酸史。在梦想实现的当儿,一切的辛苦努力挣扎都是值得的,没有什么好提或者抱怨的。只有感谢。感谢祂给我这个机会,感谢支持我的家人、老师、朋友。然而,上了北大并不是人生的句号,而是一个起点。在北大这四年来,能够好好儿沉浸在中文的世界里,总的来说很享受。这包括了能够用肉眼验证历史书上说的很多事物。例如本身就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上学;老师在提到鲁迅时的严肃和认真,还真让人有种错觉鲁迅还在世;传说中的紫禁城、天坛、颐和园、天安门、长城等就和我住在同一个城市;而圆明园就是我的邻居。 那天,和朋友约了逛园之后,在逛园之前做了点功课。我看了一部有关圆明园的记录片儿,也读了一本有关圆明园遗址的书。得知圆明园在全盛时期的范围涵盖了现在的颐和园、北大、清华的一部分等;重温满族最后一支骑兵是如何没落;好奇八国联军是如何毫无廉耻光明正大地进行抢劫;感受当时爱国心切人士看着无法挽回局面的无奈。若不是尚有少许的春意以及修复了的迷宫,圆明园遗址公园的荒凉是足以让人窒息的。 …… 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抛出去所引起的往事涟漪有:幼儿园的我因为给“米”字加了一个勾而错过第一名。小学时因为不甘美好的星期六午觉时间被剥削而不愿参加合唱团。小六的我为了准备UPSR考试在自己的房间里孜孜不倦地查字典。中学时的课后和趣味相投的同学布置布告板自娱自乐。父亲在我中学时期的周末驾驶七小时接送我学琴。念本科的时候一个人走在下着雨的北京夜晚。又有一天和同屋叫麦当劳外卖看《秒速五厘米》。焦头烂额写毕业论文那么巧忽然住院如今却顺利毕业了。那晚在雅加达的路边摊听爪哇街头艺人唱“往事只能回味”。外婆一直以来的愿望全家团聚最终得以实现她却看不到。我在合唱团跟着小朋友们一起练唱演出。我跟原住民朋友一起售卖手工艺品。当这些画面涌现的时候,恍如昨日,惊觉十年二十年就这样不见了,然而我都完成了些什么?每一个阶段的我如同一个又一个的点串联起来而构成今天的我。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有些事儿还是得发生。不管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它们对于构成现在的我都有着连带关系。或许烧毁的圆明园会比全盛时期的圆明园来得更有魅力。 如同许多被欺负以及曾经被欺负的人一样,在承受屈辱以及惨烈痛苦时都会质问:“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对待我?”我说,人类就是那么地无助,因为战争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史。今天当你问“为什么?”的时候,明天你强大起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择手段,就轮到别人问:“为什么?”谁先欺负谁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无聊。在你责怪别人欺负你之前,花几秒钟想想你自己所做过的错事儿,也许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吧?你能确定你一生当中永远不会犯错吗?当你犯错的时候,你会希望得到别人的原谅吗?回想你的成长过程,父母亲会因为你在还不懂事的时候说了一句幼稚的话伤了他们的心而抛弃你吗?为什么别人可以如此的宽待你,你却不能如此的宽待别人呢?谁烧毁圆明园?在修建圆明园的时候又毁了都少的工匠的性命?这样追问下去是无穷尽的。因此,仇恨是死胡同,唯有凡事都试着去宽恕才有出路。放宽你的胸襟就如同在你成长过程中身边的人所给予你的那种宽度。这样,大概世界就会和平了吧?但对于高傲自大的人类来说又谈何容易。 纪录片里面有几分钟的画面是圆明园全盛时期的还原图以及介绍。将抽象的哲学思想变成一个园林,中西结合恰到好处的建筑风格,园林之壮观手艺之精湛,圆明园的存在堪称为一个奇迹。听说有人提议要重建圆明园。我想我能明白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很想回到过去哪怕只有一秒的那种感觉,甚至会愿意为了过去的美好而放弃现在所有一切的那种感觉。虽然如此,心里也非常明了一味沉溺于过去只会让人更加惨败。劳民伤财重建圆明园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吗?确定能建的跟以前一模一样吗?缅怀过去不禁会让人问一些假设的问题,例如:如果八国联军没来过的话,现在的圆明园就会原封不动?可是历史无法假设,也不必去假设。摆在眼前的现实就得去面对,然后调整步伐再出发。 终 想想现在的圆明园,不是挺好的吗?与其它只是一个大家庭的游乐园,倒不如让全世界都见识到它的精湛;与其它只是一个大家庭的度假村,倒不如它是个孕育莘莘学子的地儿。我喜欢《易经》里的“自强不息”以及“厚德载物”。当生命中遇上八国联军进行浩劫的时候,不要因为缅怀过去的美好而裹足不前,也不要让埋恨记仇的心迷失了你的方向。原谅,忘记过去的美好,然后继续努力,不要停下脚步。或许我可以像圆明园一样:留着一部分——废墟,当教训;还原一部分——迷宫,给回忆安家;让一部分好好强大起来——北大清华,造就更多的人;精心维护未被破坏一部分——颐和园,供世人分享。 注:2007年3月28日逛圆明园

National Geographic London Store

         喜好大自然的朋友们,热爱歌舞剧的朋友们,热衷于Lion King狮子王动画片的朋友们以及旅行探险的发烧友们,相信你们若有机会到访这家店,也会像我一样兴奋。今天要为大家隆重呈现National Geographic London Store——一个试图将全世界装在里面的小店。其实它也不小,不过比起伦敦的服装店们,算是比较小的一间。          首先,让我来介绍店面布局。入口的右边摆放过去所出版的国家地理杂志,再往右就是它的专属咖啡店。入口的左边是主题展,每几个月都会有不同的展览,只要和旅游或大自然或摄影有关的都会展出。一会儿会重点介绍这一块。由入口往前走,就摆放着地图、文具、玩具。这就是Ground Floor的布局。走到楼梯口,就会看到“世界音乐”光碟摆放在那儿,供耳机可以免费试听,让你大开“耳”界。                 接着,往地下一层的楼梯处的墙壁贴满了国家地理杂志历史性旅程的照片。例如:为了拍摄什么而冒着生命危险的探险队抵达了世界哪个角落;哪个探险家挑战了人类的极限完成了什么样的壮举之类的图片。原本半分钟可以走完的楼梯也可以呆上半小时。地下一层摆卖各种适合旅行用的衣物,各种季节天气环境用的衣物应有尽有。间中零散穿插着世界各地各种文化的家私和装饰品。喜欢它的试衣间,是中国式的,还贴着字画,有巴巴娘惹的感觉。       最高一层卖旅游书,从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到不为人知的小地儿都有。还有一圈的玻璃箱展出地图手稿、指南针、照片儿等较为珍贵的古董。另外,还有视听区。那天播放的影片是有关多多鸟如何灭绝的纪录片。看完之后久久坐在那边,想东西。都想些什么呢?会不会有一天,人类的后代像我现在一样在观赏Orang Utan如何灭绝的纪录片?多多鸟的羽毛,让我想起Up动画片儿里面的老头和漂亮大鸟所建立的友谊。动画片儿里面引人入胜的场景在现实中是有的,可是它能够永远保持它的姿态吗?人类有义务了解我们所赖之以生存的地球,不是装不知道就没有这回事儿。         重头戏来了!就是主题展览。为什么我认为主题展是重头戏呢?因为,就算你们下次有机会到这里,也不定能看到我所看到的展览,它的展览内容一直在更新。千载难逢,当然珍贵了。说了一堆,到底是什么展览让我那么兴奋呢?请观赏以下图片集,相信你们就会知道了。 为什么他们的头上长草? 这一号人物是不是很熟悉?是在哪儿看过它呀? 这些鹿怎么装上轮子了? 这是斑马还是人? 怪了,鸟儿在她头上干嘛呢? 这个长得像搞破坏的!他要破坏哪个王朝呢? 好可爱的一对非洲青梅竹马。 别小看他们,长大了就是传说中的狮子王以及王后了!          猜得没错!这就是《狮子王》歌舞剧的幕后制作展览。当我在伦敦机场等妹妹的时候就看到《狮子王》歌舞剧的宣传单,心里在想,他们是怎么办到呢?人怎么能以动物的形式表演呢?一定有所局限吧?就拿《狮子王》动画片The circle of life壮观的那一幕来说,应该就做不出来吧?然后心里暗自觉得,还是看动画片好。这就是井底之蛙贻笑大方的想法。看到他们的幕后制作之后,我可以想象场面将会是多么地逼真生动。有机会的话,一定要看现场的《狮子王》歌舞剧。想法180°转变了。在舞台上能创造出栩栩如生的非洲草原已叫人惊叹不已,更何况是那位赋予非洲草原生命气息的创造主呢? 请点击以下网址查看以往的主题展览:http://www.nglondonstore.co.uk/past.html 备注:28/09/2010一个人逛伦敦

温暖

         当你看到这一篇的题目“温暖”这个字眼的时候,什么样的场景会出现在你眼前呢?在热辣辣阳光底下的海滩散步?亦或者是在厨房里被炉火熏得乌烟瘴气?这些场景恐怕都不会是你看到“温暖”这个字眼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吧?那你想到的场景是什么呢?是不是在有“寒冷”的对比之下才有的“温暖”场景呢?我是这么认为的。          冷飕飕的夜,下着雨。可是,就因为她用最友善的笑容,说出那句:“来我家吃个饭吧!”于是,我正在往她家的路上走着。当我抵达她家的饭厅的时候,被眼前的画面感动良久。在一旁的钢琴;摆好餐具杯具的饭桌点着蜡烛;旁边还有燃着火焰的壁炉;播放着古典音乐。这个画面,在我的脑中分析出来的结果,就是“温暖”。          那天对我来说也是在英国留学具有象征性的一天。因为那天早上,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用英语在班上做解说。感谢同组的伙伴,简化了很困难的一切。再者,那天晚上也是我第一次和同学们聊课程以外的事物,让我能够了解同学们多一些,例如:一个英国同学呆过南美、另一个美国同学呆过非洲、又有一个同学已是爸爸级人物了等等。一个人在无亲无故的城市忽然多了一些可以说话的朋友。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温暖”。          虽然这个只是一个起点,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不过那个笑容和那句“来我家吃个饭吧!”是个好预兆。回想我过去到现在的好朋友,在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也无法预知我们现在竟然是那么要好的朋友。每每看戏看新闻都直接间接地向我们传播“人心险恶”这个事实,让人听了惊心吊胆。可是,友情却告诉我“有例外。”啊,我明白了!朋友不就是“温暖”的化身吗? 朋友就像音乐,点缀寂静的夜。 朋友是夜里的蜡烛,点亮心中黑暗的角落。 朋友又如冬天里的壁炉,温暖一屋子。          所以,如果有一天,朋友在有意或无意之间伤害了你那脆弱的心,请想起他所给过你的温暖。那个曾陪你度过无数寒冷黑暗寂寞的温暖,和那薄弱的杀伤力相较之下,那个伤害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又如果你珍惜你的朋友,那就请记得散发你的温热,让他取暖。 备注:03/11/2010到同学家聚餐

有意义的一天

        今天,度过了我在英国的第一个生日。没有派对、没有蛋糕、没有礼物等象征生日的事物。可是我却感受到祂的同在,我的生日因此而变得充满意义。         昨天下午被“发展理论”轰炸脑袋两个小时之后,回到宿舍吃点饼干上上网的时候,看到面子书上的生日祝福受宠若惊。晚上到一个韩国阿姨的家参加查经小组,读《歌罗西书》。一群人一起研读上帝的话语,谦卑地接受《圣经》的教导。我感觉得到祂的同在。还有,那杯white tea还真好喝。         再次回到了宿舍。一边和妹妹聊聊天,一边整理隔天要和同学讨论的资料。一直到很累很累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时候就睡去了。其实根据英国时间,昨天不是我的生日,可是因为在英国,我就多了半天的生日。         5:30a.m.闹钟准时响起,我赖床赖到六点半。正要开始继续读资料的时候,收到马来西亚朋友寄来的短信,心里一阵温热。忽然间很想找个人说说话,于是就拨了电话给她,了解大家的近况。朋友之间的关怀,让我感觉到祂的存在。在还没出门之前,还接到了妈妈以及另一个马来西亚朋友的电话。虽然睡眠不足,可是她们就是我的精神支持,我就快乐积极地展开一天的生活。         上午和同学的讨论进行的非常顺利,大家合作愉快,达到了今天要完成的小目标。下午的职业规划讲座虽然有点无聊,可是见到了不同的人,也学到了一些东西。我昨天还很担心我今天会体力或脑力无法支撑,可是都很顺利。在回家的路上欣赏着英国秋景,我感觉到祂的同在。         在等待教会的合唱团练习的间隔,我和北京台湾友人聊视频。关心彼此在教会的事工,也聊聊我们以前一起事奉的主日学的近况。一直在静音状态的手机原来收到了来自爸爸和小妹的生日祝福短信。有家人和朋友的照顾,让我感觉到祂的同在。         傍晚练习合唱团。唱的诗歌很感人。音乐配上St. Paul教会的装潢,我能感觉祂的在场。练习结束之后,由于太开心,我忍不住告诉一个香港女生我今天生日。真不好意思让她有点儿不知所措,其实我只是想告诉她我很开心而已。之后我们一伙人到Lansdown吃喝点儿东西。我点了我最爱吃的薯条。虽然在场只有香港女生知道我的生日,可是有大家的陪伴,就已经很足够了。         在普遍上“生日”的定义里,我的生日过得好像有点凄凉。可也是因为没有预期生日会有什么样的惊喜,所以每一个生日祝福都显得格外珍贵。谢谢大家。现在快要是别人的生日了,每一天都有人过生日,那就全世界都生日快乐吧!让我用今天练习的曲子来结束这篇文章。 Thou knowest Lord, the secret of our hearts. Shut not, shut not Thy merciful ears unto our prayer, but spare us …

在国家肖像画廊思考人生(二)

The Secret of England’s Greatness by Thomas Jones Barker   (circa 1863) Queen Victoria presenting a Bible in the Audience Chamber at Windsor      这幅画是画家根据事实而想象出来的场景。现实中确实是有这回事儿,可是画出来的场景是画家虚构的。说的是一位非洲大使请教英女皇大不列颠之所以伟大的秘诀。英女皇随后送他一本《圣经》,这就是秘诀。相框除了镶着这幅画,还镶着文字“Thy word is a lamp unto my feet, and a light unto my path. I love Thy commandments above gold, yea above fine gold.”        医院已到了熄灯时间,可外婆还眼睁睁地若有所思。我问“你在想什么?怎么还不睡?” “没什么好想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想也没用。未来的事,上帝会带领,不用去想。” “嗯,那你还不想睡吗?要聊聊天吗?” 她没有回答,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确定她有没有听到我说的话,不过我也选择安静,看看她还想说些什么。她的脑袋那一刻也许正在播放着很多很多地画面,或者她已经有气无力却想慎重地交代我一件很重要的事。良久,她那飘忽的眼神顿时回过神来定睛看着我,说:“依靠主”。           “哎呀,你去那么远,我很想你啊!” 婆婆(客家话的“奶奶”)和安静的外婆性格相反,她比较开朗健谈。我们开心地聊电话,聊做饭。每每几句话,就会穿插着“要依靠主”、“上帝会带领”。我常常逗着问她:“那你有为我向上帝祈祷吗?” “哎呀,每一天都有!最主要是你要依靠主!” “依靠主”是她向我千交代万交代的事儿。那一定很重要了。         这个秘诀从不过时,至少从恒古到现在。世界上各个角落都有人成为了这个秘诀的见证人,因此,这个秘诀也不局限于某个地理位置。外婆在她最后的日子里,说话虽然有气无力,但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依靠主”。每次和婆婆聊天的时候,她也时刻提醒我“要依靠主”。外婆历经离乡背井、二战、印尼诸多的排华事件、破产等等。婆婆也历经家道中落、离乡背井、二战、早年丧夫等等。可是她们从不埋怨命运坎坷,坚强地活着,珍惜上帝所赐给她们的年日。而她们的秘诀就是“依靠主”。 …

在国家肖像画廊思考人生(一)

Sir Thomas Chaloner肖像         我之前完全没听说过Sir Thomas Chaloner (1521-1565)这个人。 根据资料,他是英国四代君王的外交官。他的功绩或许对当时的国家社会有影响力,可惜对五百年后的一个游客来说却无关痛痒,当然也不排除那个游客的孤陋寡闻导致她不晓得他的贡献这个因素。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会让我感触良多呢?         在肖像画廊里面的人物几乎都是华服上阵,画廊还有一些文件夹摆放在长椅上供参考。内容大约如此:这套衣服是伊莉莎白女皇几世加冕礼的时候穿的服装,后来在哪个公主的肖像画里又出现了;那个珠宝、那个装饰怎么怎么样;Tudor时代,衣装打扮的讲究甚至比钱财满贯更能赢得社会的敬重。      满廊富丽堂皇的肖像,衬托了Sir Thomas Chaloner的朴素,虽然他卑微地安置在一个小角落,也不难被他吸引过去。他的肖像素黑,只有脸部和手部是亮的。右手提着一个秤,秤的一边是黯淡的金银财宝,秤的另一边是金光闪烁的书本。寓意着知识比财富重要。他左手的拇指和中指的指尖相碰,做出”click”的手势。寓意着时光飞逝,在弹指间就已经过了大半辈子。         暂就先不谈他的贡献,至少他的肖像画有着醍醐灌顶的功效。他提示着财富不是人活着的意义,人生不应该以追求荣华富贵为目标。那么,人怎么能够在这么短暂的人生当中活得有意义?这画廊里摆放着许许多多贵为一国之君的肖像,可是五百年后,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记得他们以及他们的功绩?更何况是平民百姓?因此,名利也走不远。一切都会过去,没有人记得。  “空虚,空虚,一切都是空虚” (传道书12:8)那什么东西能够永远长存,他的价值永不变更的呢?我想那个才是我应该尽全力去追求的。看看智者怎么说? “不要让任何事使你烦恼,使你痛苦;因为青春不能常驻,是空虚的。”  (传道书11:10) “趁着你年轻时,要记住你的创造主。趁着衰老的年日未到,你还没有说‘活着毫无意思’, 而太阳、月亮、星辰还没有失去光辉,雨后的云彩尚未消逝时,你要记住祂。” (传道书12:1-2) 小提示: 馆内禁止照相,很抱歉这一篇没有相片儿。不过,官方网页有提供清晰的图片以及说明。有兴趣看它们长什么样子的话,可以点击标题链接“Sir Thomas Chaloner肖像”。其实也可以下载贴上来,可是顾忌版权问题,只好麻烦大家多点击一下鼠标了。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http://www.npg.org.uk/ 备注:28/09/2010一个人逛伦敦

一个人在伦敦的走路日记——路线篇

      初到英国,我寄居于坐落在帽子草场(Hatfield)的宿舍——妹妹的温馨小窝。帽子草场的好处之一就是既靠近伦敦又处在城市喧嚣之外。在我还没被课业淹没之际,我很好地善用了帽子草场的好处,逛伦敦。由于妹妹已经开学了,没空陪我,再加上刚落脚英国还没认识几个人,只好展开了一个人的小旅行。         容易担心是我的天性,这次也不例外。担心用太多钱,担心迷路等等。于是我就很精细地计划经济实惠的路线,可以看到很多很多却只花一点点儿。结果整个行程花了约六英镑,这还包括了一杯Cappuccino呢;而且计划要看的九个景点都完成了。回到家虽然全身酸痛还病了一场,可是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因为我没有迷路,也没有用很多钱,也看到了我所计划要看的一切。对许多人来说也许是小菜一碟,可对我来说算是一个跃进,认识我的人应该非常了解这一点。         那天,我选择了Leicester Square到Piccadilly Circus附近的景点,沿路逛。我主要是衝着收藏着英国皇家肖像的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以及收藏绝世名师作品的National Gallery而展开的行程。这两个馆其实就已经可以逛一天了,贪婪的我想到以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去伦敦,当然不能奢侈只逛两个景点。于是,将其余的六个花边景点加进去。      Charing Cross Road闻名于它的二手书店,还听说Harry Potter有在这里取景。也许因为我太匆忙,沿路并没看到二手书店也没有Harry Potter的感觉。接着,就是在Leicester Square。大大小小的售票处,你要看Phantom of the Opera、 Billy Elliot、 Love Never Dies、 Mamma Mia、Oliver Twist 还有?不用担心,他们的剧目应有尽有。         那两个很出名的画廊,我想我不必大费笔墨描写了,有关它们的传说和故事,随便网上搜一搜就已经可以看到很多资料了。如果把伦敦的博物馆变成历史书的话,大英博物馆就是《世界史》,国家肖像画廊就是《英国史》,国家画廊就是《西方美术史》。能够和Monet以及Van- Gogh印象派大师的画面对面,实在是久仰大名,触目惊心。        逛累了,就坐在开阔大气的Trafalgar Square吃便当。眼睛意外地看到了一道额外的风景——大笨钟,让我想起Peter Pan卡通片他们飞过大笨钟的那幕。耳朵欣赏着街头艺人吹奏的Beg Pipe。纳闷着怎么这么美好的情景却自个儿在欣赏呢?路还得继续走,下一个景点是英国旅游局,路上那么巧让我碰上了马来西亚旅游局。        走着走着,爱神喷泉Eros Fountain隆重登场。标志着我走了一站地!就是从Leicester Square的地铁站走到Piccadilly Square地铁站。继续寻找我的下一个景点——国家地理杂志专卖店,我承认这一段我有点儿迷路,原来Regent Street那么长。我也很坦白的说我这个时候有点儿体力不支了。人的意志力在体力不支加上迷路的情况下容易动摇,庆幸的是我还是找到它了。虽然很累,可是怎么能错过欧洲最大分行的Water Stone书店呢? …

踏雪杂思

照片:北大·勺园                                           失眠的夜        又是一个失眠的夜晚。我不记得失眠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了,不外乎就是想家、想你、压力、文学电影引发的多愁善感其中两三样或者全部。也好,我正好赶上了见证北京漂白的时刻。这一座破旧的留学生宿舍——勺园,打从我入学就说要拆直到我毕业还在流传着这个传说。如今好像真的要拆了。就在同样的地点,看着同样角度的风景,曾经有个日本友人在离开北大一年之后,来到勺园想找他所思念的朋友。他用生疏的中文辛苦地叫出那些名,而我的回答只有:“毕业了”或者“离开了”。如果我有机会再次回到北大,也许这里早就被夷平了吧?为了避免这种失落感,或许北京早已变成了我所忌讳的地方。 照片:北大·勺园往未名湖的路上 雪花        一觉醒来看见白雪覆盖着的北京。我想起了你曾向我诉说有块雪花落在你深色围巾上,你正在欣赏着它那精致的形状。从此以后,每每下雪,我都会戴着深色手套,花点儿时间学你欣赏它们的万种姿态。如果雪花落在地上,和其它的雪融在一块儿就看不见它的美好了。雪花落在手套上,我虽然有幸目睹了它的绮丽,可后来却因为手的温度,它很快就化成水了。心想,给它照个相总可以了吧?摇头。那么小又在那么短暂的时间就会消失的雪花,只能在记忆中记录了。我叹息它的瞬间美丽,它仅仅拥有那从天上飞舞到地上的光阴。可是,又有多少人细致入微能把握住那段短暂的光阴,及时发现雪花们的精彩呢?你知道你曾拥有过的是我毕生仅有一次的壮丽年华吗?                                                        …

离开地球表面一天

Kota Kinabalu – Brunei –Dubai – London        离开之际,我向你透露了我开始想念家乡的云。排着队登机的时候,老外叔叔看我紧捉着即将阔别的家乡夕阳不放,不禁关心。我给他“谢谢关心,我只想请教您,如何不想他?”的表情。他似懂非懂,也眺望着夕阳斜照的云、天、海、岛。我就这样又出远门了。               飞机抵达了文莱机场。在亚航KK- Jakarta直飞的航班还没开始的时候,每年回外婆家——雅加达,我都会在文莱机场转机。等转接的飞机,有时候得等上几个小时,更多时候得在机场过夜。时隔多年,文莱机场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以至于我认不出来。我仿佛看见了年轻父母带着儿时的我们坐在候机室里,我还任性地吵着要吃机场餐厅里卖得很贵的Nasi Rendang。打从北京四年后,再次远离他们的我,也是一种任性吧?只顾自己圆梦,却留下了他们。而那个永远都少了外婆的雅加达,也不太像是我记忆里的那个雅加达了。也好,在这里让我重温我那备受呵护的幸福时光。         我在飞往Dubai的飞机上观看《Nodame Cantabile Finale》。三木清良回到了峰龙太郎身边;野田惠和千秋真一终于克服万难携手同行,无论在事业或生活上都并肩同行。最喜欢这种轻松又充满音乐的喜剧了,我竟然被虚构人物的小幸福所感动。再想想自己是如何挥霍了自己的时间,以前仗着年轻是本钱,现在不行了。睡睡醒醒的当儿,飞机抵达Dubai机场。        父母亲在Dubai庆祝他们的结婚纪念。这个由父亲全心全力策划的家庭Dubai之旅,有着许多不可思议的第一次以及让人惊艳的风景。远方的大姨也加入我们,也幸好有她陪我在阿拉伯国家品尝阿拉伯豆咖啡。再一次觉得对他们愧疚,怎么没有好好珍惜有他们陪伴的日子。        Dubai飞London好像飞了很久。我睡不下去就开始看电影《Sherk Forever》。说的是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Sherk,在失去一切之后非常后悔,努力挽救。庆幸的是他赶得及挽回他所拥有的老婆、孩子、朋友等等。这就是真的童话了。现实中,失去了的往往回不来,如同末代皇帝看着祖先的辉煌葬送在自己手上的无助。         终于到了London。等待妹妹接机的当儿一直被咖啡香围绕着,虽然没尝到,可也是一种幸福。等到了妹妹,在英国用了我的第一顿早餐,出发到她的地盘——帽子操场Hatfield。 未来的一年,照旧,一生在神手中。 备注:19-20/09/2010飞往伦敦的路上